论坛注册 登录
光影久久华语电影资料库 返回首页

猪悟静的个人空间 http://www.gy99.org/bbs/?1097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邵氏電影的「治亂興衰

已有 310 次阅读2012-2-25 19:04

邵氏自1958年於香港成立,到1987年左右停產,三十年來這個電影王國,就好像中國歷史的皇朝一樣,經歷了「治亂興衰」,高峰和低潮都曾經試過,其電影主流和人材也隨著時間演變而有所更替。大致上,可參考中國文學對唐詩發展期的分類 - 「初、盛、中、晚」四期描述邵氏電影三十年來的發展。


1.初期(1958年 - 1965年)

代表電影類型:文藝、愛情、歷史古裝、黃梅調電影

代表導演:李翰祥、羅臻、秦劍、岳楓、周詩祿...等等

代表演員:林黛、李麗華、樂蒂、凌波、趙雷、陳厚...等等

特色:

a.成立初期,題材多屬靜態類型,武俠功夫片仍未出現。

b.陰盛陽衰,具份量之男星不多,經常有女星反串演出。

c.李翰祥帶動歷史古裝片及黃梅調電影風氣,尤以《梁山伯與祝英台》於港台兩地票房大捷。


2.盛期(1966年 - 1972年)

代表電影類型:武俠、歌舞、特務片

代表導演:張徹、胡金銓、羅維、徐增宏、井上梅次、吳家驤、何夢華...等等

代表演員:胡燕妮、李菁、何莉莉、井莉、秦萍、邢慧、汪萍、鄭佩佩、金漢、金峰、楊帆、王羽、羅烈、岳華、狄龍、姜大衛、陳觀泰、凌雲...等等

特色:

a.李翰祥於64年離開邵氏往台灣發展,黃梅調電影因為衰落,取而代之是武俠片,胡金銓的《大醉俠》令當時邵氏出現武俠片熱潮。

b.張徹提倡的陽剛暴力美學盛行,67年憑《獨臂刀》一片揚名。

c.60年代中期,邵氏引進大量日本導演,拍了不少歌舞片、喜劇片及特務片,但成績一般,代表作為井上梅次《香江花月夜》。


3.中期(1973年 - 1980年)

代表電影類型:功夫動作、新派武俠、風月艷情、喜劇、社會/犯罪寫實、驚慄片

代表導演:張徹、劉家良、李翰祥、桂治洪、程剛、楚原、呂奇、華山、羅馬、孫仲...等等

代表演員:許冠文、傅聲、王鍾、李修賢、胡錦、陳萍、施思、妞妞、宗華、劉永、爾冬陞、野峰、王沙、劉家輝...等等

特色:

a.67年暴動,當時青年反外情緒急漲,大量暴力的功夫動作片乘勢而起。

b.73年至75年經歷低潮。73年股災,石油禁運、香港市面一片蕭條,連帶邵氏電影亦面臨困境。

c.形勢所迫,武俠片一度衰落,直至楚原掀起改篇武俠小說的新派武俠片熱潮,才有所起色。

d.粵語片自74年《七十二家房客》開始再次盛行。

e.各類新穎題材開始出現,不同年輕新派導演紛紛努力嘗試,「cult片」亦開始出現。


4.晚期(1980年 - 1987年)

代表電影類型:青春校園、科幻武俠、功夫動作、愛情喜劇、社會寫實片

代表導演:王晶、張堅庭、黃泰來、魯俊谷、藍乃才、牟敦芾、蔡繼光、章國明...等等

代表演員:汪禹、伊雷、羅莽、錢小豪、惠英紅、戴良純、鍾楚紅、張國榮、張曼玉、萬梓良、夏文汐、葉童、陳百祥...等等

特色:

a.文藝片衰落,邵氏跟隨主流進入商業電影時代。

b.電影進入另一時代,粵語片重新變成主流。

c.邵氏明星制度崩潰,邵氏開始依賴電視藝員拍電影,與演員以部頭形或合作。

d.武俠片走向末路,邵氏以科幻元素加入武俠電影中補救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论坛注册

关于我们|光影久久华语电影资料库 ( 粤ICP备10240225号 )   联系管理员

GMT+8, 2024-6-5 23:11 , Processed in 0.13120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Theme by Admin987.com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