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繁體中文
搜索

tag 标签: 电影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今天下了几个好电影
什么什么跟什么 2012-7-8 17:47
今天下了几个好电影有洪金宝的《脂粉双雄》,《黐线枕边人》,《五福星撞鬼》,都是国语版好开心!~
9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电影终究是拍给观众看的
小燕子 2012-5-8 22:29
电影终究是拍给观众看的,而不是拍给评委看的,拍电影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只是拍给评委看,那意义就变成纯粹的为了得奖而拍。
个人分类: 电影|47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感谢光影感谢好电影
无聊青年 2012-4-25 10:31
适逢3周年庆,在光影写下自己的第一篇日志,暗恋光影依旧,终于在昨日如愿以偿注册了帐号。希望在光影的日子里,能与千千万万的电影爱好同好共勉加油,
49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古龙影视简介电影篇
猪悟静 2012-3-5 03:08
我想,许多出生较晚的人,都以为在影视圈是绝对的金胜于古,金庸的射雕,神雕,天龙八部一再被翻派,几乎每部都风靡大江南北,而古龙的作品被搬上银屏的,总是让人大倒胃口,骂声一片。 于是乎,罢黜百家,独尊金庸的呼声不绝于耳。而古迷在不服气之余,也只能黯然神伤。以为古龙无好剧。其实不然,古 龙影视,尤其是电影曾经经历过辉煌灿烂的年代,引领影视圈10余年。古龙电影甚至超越了自身作品,影响了整整一代武侠电影的风格,这一点,是金庸影视所不具备的。 写此文于古龙二十周年年忌辰,就是为了与大家共同缅怀古龙,追朔属于古龙的光辉岁月。 古龙电影的鼎盛时期,是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 70年代中期,香港武侠电影陷入低迷,一方面,像《独臂刀》中方刚那样的一脸正气,方正仁厚的大侠越来越不对新时代年轻人的胃口,另一方面张彻倡导的暴力武侠陷入“杀兄—报仇—惨死”的套路,缺乏新意,也失去了以往魅力。 事出偶然,1976年,当时担任邵氏编剧的倪匡读到古龙新作《流星蝴蝶剑》,颇为赞赏,于是推荐给当时手头无戏可拍的楚原,两人一拍即合,结果《流星蝴蝶剑》的上映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不仅倍受到影迷青睐,更在亚洲影展获两项大奖。 一石激起千层浪,邵氏电影公司制片方逸华看中了古龙的商业价值,继而把《天涯明月刀》《楚留香》《白玉老虎》《英雄无泪》等二十多部著作拍成电影,几乎部部票房狂收,从此港台刮起了长达十年的古龙旋风,悬疑奇情,浪子刀客几乎成为那个时代武侠电影统一的风格。一时间古龙的声名如日中天,风头远远盖过了当时涉及影视领域较少的金庸,成为那个时代武侠的代名词。 那时的古龙电影基本上可分为港派和台派,两派风格迥异,各有千秋。 港派古龙以楚原为代表,楚原导演的古龙电影可以称作布景式古龙剧,不仅有着悬念丛生跌宕起伏的剧情,而且有着瑰丽的布景设计和灯光效果,刻意追求唯美的艺术境界。 经常出现诸如残阳冷月、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红枫白絮,极具古典气息,与古龙作品本身的神秘与浪漫浑然一体。在这一点上,除了楚原本身的艺术才华外,还得归功于邵氏公司的专业精神。邵氏公司拍武侠往往舍得下血本,力求电影的精致。 71年张彻拍《新独臂刀》时,邵氏公司特别花了一百多万(在那时是个天文数字),在一依山临海的的险要之处建了一座虎威山庄。邵氏拍古龙,自然也丝毫不含糊,为了拍摄《萧十一郎》中“玩偶山庄”,邵氏公司真的选了一个大房间,在里面做了一整套玩偶山庄的模型,造型古色古香,惟妙惟肖,十分精致,而且和真实的拍摄基地一模一样。为了更有逼真效果,邵氏还做了一个比人还大的茶杯,几根架在墙上的大筷子,令你在感叹惊艳之余,多少生出点对制作者用心的佩服。 楚原电影的剧情则注意刻画人物情感及人性的冲突,尤其是在金钱美色名誉面前人性的迷茫。电影《萧十一郎》里,天公子说:“天地万物皆为玩偶,只不过物是人的玩偶,人是天的玩偶”,“世人都很愚蠢,所好的不过酒色财气,我只不过送出一把割鹿刀,一个漂亮的女人,就连英雄如你们两位(萧十一郎和连城璧)都最终还是落入我的手中”,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楚原与古龙在精神上的共通之处。 有时由于电影篇幅的影响,与原著内容不尽相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狼窟,沈碧君问:“你懂得行医?”萧十一郎回答“我不懂行医,但我懂得怎么活下去”一语道出两人身份的不同。沈碧君在临别狼窟时,种下了一棵水中花,后来沈碧君失踪,萧十一郎回到狼窟却意外的遇见了她,她说:我回来看它。这种含蓄而微妙的情感与古龙的小说如出一辙。 又如,古龙的作品充满着对底层人或苦命人的怜悯。《天涯明月刀》里的妓女小婷,孤苦伶仃,为一两银子出卖自己,活着几乎连痛苦也感觉不到了。 是个典型的挣扎在社会底层的苦命人的艺术形象。电影《天涯明月刀》里的小婷出场仅仅三分钟,却仍然可以揪起你内心的伤感,一身单薄的黄衣,瑟缩在冷风中,颤巍巍的讨着一口面,十多岁的小姑娘,挣扎在泥浊里,已是身染性病,可还是常常吃不上一碗面。 在临死前,她想问傅红雪的名字,傅红雪摘了一朵黄花给她,说:“我没有名字,你就叫我黄花吧。”她说:“这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花。”无名无姓,来去匆匆,人比黄花,易凋易谢,可叹青春飞逝,红颜薄命,怎能不伤感。楚原之匠心,可见一斑! 另外,邵氏古龙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揉进了香艳的成分。众所周知,古龙的书里有许多男欢女爱的片段,比如裸露恫体,投怀送抱之类。综观几十年古龙影视,也只有邵氏敢按原著拍了。不仅完全裸露,而且还都是美女,曲线动人。 天涯明月刀里,恬妮(恬妞的姐姐,著名艳星)饰演的明月心先是叫来全裸两女,呈缠绵做爱姿势躺在床上(有楚原艳情片爱奴的影子)。看到傅红雪不受诱惑后,又宽衣解带,亲自色诱,其中还有个对乳房的特写。蝙蝠传奇中那一网美人鱼,也都是真人全裸。当时年龄尚小的我看得目瞪口呆。可惜,大陆引进版的出于对性的偏见,尽数删去,现在一般影迷是无福消受了! 邵氏古龙的缺陷则在于后期公式化的剧情和某些语言,过多的卖弄玄疑。其中有句台词,叫“某某不愧为某某”,“某某果然是某某”,这样的话一开始听还觉得有古味,听多了就觉得很假,甚至有点恶心的感觉。演员也较为单一,狄龙井丽几乎是一成不变的主角,而同期的台湾派古龙电影则弥补了这样的不足。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台派古龙电影在数量上要远远大于港派,取材的范围也更广泛,象《护花铃》,《欢乐英雄》等较为冷门的作品也都被搬上银幕。古龙自己在80年代组建雪龙电影公司后,更是出现了一些像《剑气满天花满楼》,《情人看刀》这样的没有小说原著的“专业电影”,这样,至80年代中期,除古龙最早的几部作品外,古龙小说皆有了自己的电影版。 由于这些台湾电影是由不同电影公司所拍,数量较多,因此质量良莠不齐,风格有一定的差异。最常见的是倪匡和古龙任编剧,其中不少感觉比港剧更有古龙的风骨。它们最大的优点,就是氛围的营造。 如果用"疑惑"来概括邵氏古龙电影,那解读许多台湾古龙剧的关键词无疑是"肃杀". 台湾古龙首先是场景渲染气氛,经常是片头便是一个场景,与楚原的布景电影不同,台剧多用外景,有些外景选得很漂亮,或为荒凉的大漠,或为月下的群山,或为清冷的街道,即使是布景,也通过色调的调节,给人苍凉,冷酷,傲然,诡异之感,略带压抑和愁绪。 《风铃中的刀声》的序幕,便是漫天风沙,姜断弦与花错对峙。特别有一点,台片中自然流露的寂寞之感是港片绝没有的。 然后以配乐烘托气氛,楚原电影较少用配乐,至多就片头用一点,而台湾电影则常常跳动着音符,用音乐来表达那些肃杀与柔情,使剧情有紧张急迫感。那些电影留下了不少首动听的主题曲,像《护花铃》:“铃儿铃儿常相伴”《大地飞鹰》“黄砂莽莽——不知天涯在何方”《名剑风流》:“红莲花——一根竹竿天下跨”其中,《名剑风流》还获得过台湾电影的最佳配乐奖。 导演还善于用语气加重气氛。古龙书中的人物,不管浪客游侠,枭雄魔头,均是神采飞扬,极具个性魅力。语气中自然的透露着独立与孤傲。 楚原的古龙电影过于偏重情节进展和美工设计,对人物性格则缺乏精雕细琢,即使用和书上一样的台词,有时也感觉不出古龙笔下人物的神采。而台派古龙电影,则更多采用加重语气,使人物一出现,就有了一种压迫性的气质。一个字“酷”。导演有时更是完全照搬原书对白,用对白引领剧情发展。 如“你就是做什么事都错的花错?——不错!”“影子是不会杀人的,只有人,才能杀人!”“我哪点要命?——你做事怪得要命,有时侯好的要命,有时你要别人的命,有时别人要你的命”,几乎一听到这样的台词,就能立刻感觉到是古书中的人物。这个特点后来突破了古剧的范围,成了那一代武侠电影一贯的风格。 从武打设计方面说,台派电影也是参差不齐,有些非常出色。其中,我最欣赏《风铃中的刀声》《月夜斩》《弹指神功》。《风铃中的刀声》集中突出一个快字,致力于一刀解决问题,姜断弦出刀如同电光一闪,有时根本看不清他出手。 电影配音也是恰到好处,落刀铿锵有力,很有切割的质感。电影里多次用特技显示他的刀快。一次是静坐蒲团,一刀砍下苍蝇的一对翅膀。接着透过房间的搁版把刀插进袭击者的头顶,一刀一个,例无虚发。还一次是用刀划过田灵子胸膛,留下一道红线。田灵子开始毫无知觉,还舔噬胸前鲜血,谁知身子一转,胸前鲜血突然喷涌而出,看得身边的牧羊儿心惊胆战。 最后和黑衣死士的大战更为惨烈,死士分三批袭击,第一批常规组消耗体力。第二批暗器组,四人一队,每队牵引一张布满暗器的铁网从天而降。第三组最为夸张,一刀被砍断后还会自爆身体。按武打效果而言,这部电影完全达到了90年代中期的水平。刀快,心里更爽快! 月夜斩的招式则比较奇特,月夜斩发威,必然是在月圆之夜,刀身见月反光,然后敌对两人高高跃起,身子不动,在月亮的剪影下飘过,斩招在一瞬间发出.这个绝招给人印象极为深刻,网上下载处称之为一代经典,丝毫不为过. 在这还不得不说说古龙自任监制的那些片子,由于年代原因我看得不是很多,看过七种武器系列和其他少数几部。感觉在精神和情节上与原著最契合,只是电影表现得更自白些,有些地方对人生的体悟比原著更上了一个层次。印象最深的要属《剑气萧萧孔雀翎》,原书的结尾处在高立死后,古龙简单的写道: 秋风梧没有回答,却俯下身,拾起片落叶。 他凝视着这片落叶,眼睛里又充满了那种无可奈何的痛苦和悲 树叶又何尝愿意被秋风吹落。 一个人的生命,有时候岂非也正如这片落叶一样…… 仅仅是感叹人生的无奈与生命的脆弱,对这段文字,我曾经很不满意,难道说高立为他而死就是一个“无可奈何”便可敷衍过去么!他就死得如此理所应当? 而电影则详细描述了秋风悟在友情与尊严之间抉择时内心的冲突,以及对高立的愧疚。 片尾,又是黄昏,落叶纷飞,秋风梧立于高立的坟头,追悔往昔:高立,你虽然死了,但在我心里,你永远活着,孔雀翎给了你无畏的勇气和信心,让你战胜了敌人。而我,却为了尊严,变成了自私的人,现在,我才领悟到,自私是种多么可怕的武器,它比世界上任何武器都可怕的多,我只希望现在躺在荒冢里的不是你,而是我这个自私的人~~~ 这个片尾让我感动了很久,或许这样,才是我理解中的友情。 古龙自拍电影的布景相对简陋一点,不过倒是挺唯美的。缺点恐怕就是武打不怎么好看。也许是资金原因吧,也或许一个一流的作家不一定也是一流导演。 总之,我感觉古龙自导片子比不上台湾其他导演,如欧阳俊,欧阳弘,田鹏导演的古龙剧。 古龙电影的影响,还在于它开创一个武侠电影古龙化的时代,持续到80年代中期,那些非古龙所著的武侠电影总和古龙脱不开关系,比如蒙太奇的运用,人物形象是浪子杀手,剧情铺展善用悬念,武打设计以快著称,人物语言短促有力。完全的古龙套路。 79年的台湾电影《水月门》是很有古风的片子:皇少英是杀手组织水月门的大公子,对杀手生涯已心生厌倦。一日忽被父亲派去杀一个叫白玉龙的江洋大盗,在见到白玉龙之前,皇爱上了白的女儿,于是他放了白的生路,条件是带走他的女儿。 这时水月门里传来消息,说皇少英弑父后畏罪潜逃,宣布这一切的竟然是与皇少英感情甚好的二弟,于是水月门里高手出动追杀皇少英,皇被迫逃往师叔所在的星星崖避难。一切看起来似乎是二弟轼父,嫁祸于皇少英。此时突有变故,水月门四护法之一的雷突然叛变,轻易就杀死了不会武功的二弟,雷自己也被其他护法杀死。 于是,皇少英跟随师叔回水月门主持大局,走到一座墓前,死去的二弟突然“复活”出现,原来,这一切都是兄弟两的布局,他们早知父亲被害,为引蛇出洞,皇少英借杀白玉龙之名下山,之后二弟再派人追杀,皇少英因此名正言顺到星星崖监视仇人,二弟则一直装成文弱书生,意欲引出水月门里的内应,被杀死的不过一名替身而已。就这样,自以为在算计别人的阴谋者,实际上在一开始就陷入了别人的圈套。 当初我看过这部电影后,一直以为是古龙的作品,矗立在冷风中的杀手,一直跟在皇少英身后的黑衣蒙面人,敌对的高手之间的惺惺相吸,以及最后仇人是师叔的结局。一切看起来是那样熟悉。其中有个片段。入夜,白姑娘坐在屋中,只有古琴孤灯相伴。 皇少英则静坐屋外的大石上,宝剑立于面前,等白玉龙回来。突然天降暴雨,白姑娘请他进屋,他不为所动,笔直着腰杆说:跋山涉水,餐风露宿,这便是杀手生涯!”当时我立刻想起了《天涯明月刀》,天涯孤客和风尘女子,几乎是出于天性要相互吸引,可偏偏迸出的火花被他们所处的地位所阻隔。似水柔情最终还是溶化了看似冷傲的心,这似乎也应了傅红雪那样浪子的归宿。 古龙电影盛行的另一个表现是电影名称的沾亲带故,有部电影叫〈玉剑留香〉,郑少秋主演,剧情实在和古龙扯不上边,可里头郑少秋的形象明显就是楚留香,保护一堆女子。名字居然叫荆无命。 里头那个巫师居然叫老伯,差点没让我晕倒。同样还有《侠影留香》里孟飞饰演的原帅,也是以楚留香为原型,名字不同而已。包括以上《水月门》里的“皇少英”“白玉龙”是否衍生于《七种武器》里的“萧少英”“白玉京”,也令人怀疑. 同时受《流星蝴蝶剑》《天涯明月刀》的影响,三段式电影名开始流行,象《奇谋妙计五福星》《碧水寒山夺命金 》《风流残剑血无痕》《冷月孤星剑无情》等等,其影响甚至波及言情文艺片,有《夏日假期玫瑰花》、《爱情文凭牛仔裤》、《咖啡美酒柠檬汁》,不一而足。 托古龙的福,整个古派都兴盛起来,古派代表黄鹰的《天蚕变》系列《沈胜衣》《惊魂六计》龙乘风的《快刀浪子》也被陆续拍成电影,使当时本是个编剧的黄鹰挤身于武侠界中,名噪一时。 港台古龙电影中涌现了一批有气质的大腕级人物。这里介绍几位古龙电影中的大侠。 姜大卫是我最欣赏的演员,他年轻的时候面庞消瘦,经常一身白衣如雪,显得叛逆而冷酷。饰演过中原一点红,丁宁,李坏,沈浪。不过,姜大卫更多还是出现在张彻的电影里。 狄龙演过的角色最多,从憔悴的小李探花到风度翩翩的楚留香再到一脸沧桑的萧十一郎,虽说可圈可点,但过于纷杂反而磨灭了个性。 田鹏则是台湾第一武打小生,是古龙电影的主要演员之一。曾主演获嘎纳电影界大奖的《侠女》第一次看见他是在他主演的〈飘香剑雨〉里,那时年轻有英气,脸上常常挂着懒洋洋的笑容。我本来对古龙早期的书不感冒的,就因为他,我才跑到书上去追寻吕南人的足迹。 不过还是最喜欢他的“姜断弦”,冷酷,自负,高傲,独独不见书上说的怕死。书上的姜断弦我反而不怎么喜欢,特别是彭十三豆这个名字听得别扭。另外他还主演了古龙编剧的《折剑传奇》,在《新月传奇》里演史天王之一。直到85年的电视剧《怒剑狂花》里还能看到他演的殷鸿飞。他的弟弟田鹤也倍受古龙的青睐,他大概是最早在台湾电影里饰演楚留香的人吧,另外〈飘香剑雨〉〈多情双宝环〉等电影里也能看到他的身影。 孟飞也是最早演古龙剧的人之一,多演楚留香陆小凤那样的风流人物,只不过名字喜欢变来变去的,在〈桃花传奇〉里叫大笑将军李笑,在〈侠影留香〉里叫原帅。我觉得他演的楚留香都象陆小凤,贴着两撇小胡子,嬉皮笑脸的。 说到他也许许多人都会想起和他一起主演〈西门无恨〉的丑女杨均均。原来此女人不仅容貌丑陋,而且脸皮极厚。从80年代就开始糟蹋古龙笔下的美女了,先后蹂躏了沙曼,张洁洁,新月公主,后来到90年代更加变本加厉,自编自导〈桃花传奇〉60集,差点版权都卖不出去,和她演对手戏的还都是些大帅哥,象刘德凯,焦恩俊,孟飞。个个叫苦连天。这女人真是有够自恋的。 另提一句,没想到刘德凯年轻时居然是演武侠的,还挺帅,扮演了〈借尸还魂〉的楚留香和〈多情双宝环〉里的王桐。不知怎么后来转演阿姨剧了,真是世风日下啊! 王冠雄和刘德凯都是古龙的朋友,曾经一起投资搞影视公司。因此,二人不仅主演古龙电影,还参与编导,可以算是古龙剧的主将了,王冠雄的片子我好象只看过〈名剑风流〉和〈大地飞鹰〉和《月夜斩》大地飞鹰拍得不错,可惜女主角忒丑。 还不得不提凌云,他好象是唯一在港台古龙剧里都频繁出现的人,最常演的是中原一点红。百分之70的古龙电影都能看到他扮演的冷面人物,像卜鹰,西门吹雪,杨铮等等。他的名字几乎成为那时大侠的代称. 当然男角还有徐少强,郑少秋,尔东升等人,女角有潘迎紫,孙嘉玲,井丽,龙君儿,赵雅芝,余安安等人,就不一一介绍了,对那个时代演员的总体印象是,也许他们并不是很帅,却都是有独特气质的个性演员。 当然,那时代也不是部部经典,在80年代中期就能看出古龙瞎改编风的端倪来了。82年的〈飞刀又见飞刀〉就是典型的烂片,李寻欢成了李坏他爸,是个瘸子。李坏自以为是龙小云,要找李寻欢报仇。里面连独孤求败都整出来了,还是个好色的痞子。 剧情乱七八糟。这导演叫黄泰来,就是《琥珀青龙》的编剧,当初亚视本准备靠那部剧翻身,特地请来姜大卫助阵,结果因为编剧水平太次而一败涂地,没想到他还不止毁灭古龙一部剧啊,我算是记着他了。 古龙电影衰落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 到了80年代中期,由于电视剧的兴起,加之〈射雕〉的热播,古龙热渐渐的淡了下去,至少在电影这一块,古龙的改编版是越来越少了,质量是江河日下。曾志伟搞的〈绝代双骄〉纯粹无哩头,小鱼儿都和花无缺谈恋爱了,还有什么〈新流星蝴蝶剑〉又是奶声奶气加打情骂俏,什么玩意儿。 直到90年代中期狄龙主演的〈边城浪子〉才为古龙争回了点面子,那部两岸三地制作的电影比较忠实于原著,功夫设计的也不错,狄龙的傅红雪虽老点,却很大气。记得序幕就是在漫天大雪里展开的,傅红雪一刀断敌。走进万马堂时手一卷,对方的刀就成了麻花。那部电影是唯一一部我所喜欢的90年代以后古龙电影。 另外,大陆在89年拍了一个〈决不低头〉的改编版本〈一无所有〉,出乎意料的卖座,我没看过,不过据我一看过的朋友说,非常震撼,以至我一提黑豹,他就立即想起那部电影。 在97年那一别后,大概是10年没能看到象样的古龙电影了! 网上年年翻新一遍古龙影视改编表,我看了,比较全,但在电影这块,却是远远不够。就我看过的《月夜斩》《桃花传奇》《中原一点红》台版《英雄无泪》都没有收入,可见岁月流逝,难拾旧梦,要完整再现古龙过去的辉煌还有待时日。 目前的新希望 听说张鹏翼导演要重拍楚留香,我对他是百分之百信任,因为我看过他执导的〈七种武器〉和85年的〈楚留香新传〉,绝对原汁原味。 尔东升导演的〈三少爷的剑〉迟早也得出炉,还有数字版〈陆小凤〉,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14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独家专访狄龙
猪悟静 2012-2-17 14:39
独家专访狄龙 狄龙的美貌,大约每隔十年就会吸引一批新观众,椎立囊中自然脱颖而出,谁都躲不开绕不过,除非你从未见过他。那些年,他在邵氏不像是工作,更像是生活,春夏秋冬日日夜夜留在清水湾,分分秒秒举手投足都记录在邵氏的胶片上,变成了百来部电影。电影旧了,残了,翻出来再修复一新,照样光彩照人恍若昨日刚刚拍成。 几十年来,身边走马灯似的生旦净末丑,来了又走,走了还来,纷纷扰扰。转眼间,同事成了对手,一转身,朋友翻脸成仇人,红了人人赞,灰了个个踩,他坐在生活的云霄飞车上,照样面不改色,径自端正凝重认真谨慎,敢爱不敢恨。 在邵氏工作的日子,在他的人生中意味着什么? 他说,是找答案。 也许所有的答案早就藏在他青春的光芒里。 我昔忆君时,君今怀我处 ■ 您自己回顾次数最多的是哪一部? □ 狄龙:哦,其实每一部戏我都会重复去看一看的。回顾比较多的,我想是, 跟 ( :史上最帅白衣马新贻路遇土匪翻身下马,沉着应战潇洒从容; :英雄少年史敬思突遭伏击面不改色,力战拒敌屹立不倒)。 ,我也很喜欢,最后被腰斩。那个戏还要耍地堂双刀,我是第一次接触,不是很熟练,天气很热,不断地排练,结果就晕过去了。(唉,您老怎么只记得这些,我们可替您记得躺在屋顶上看姜大卫和李菁对话,面如满月的华贵,孩子气的神态。和朋友面对面约定退出江湖,忍不住笑出口白牙,微笑地耍赖,微笑地惩奸除恶,微笑地赴死。) ■ 您怎样看待张彻导演的热血情怀呢? □ 狄龙:我觉得他性格很刚烈,有一种英雄是打不倒的,老兵不死的气概。有人说过他是一个血腥导演,他常常拍到盘肠大战,拍到肠脏都流出来。还有人说他是把死亡拍得很像一个舞蹈,说他是美化了死亡,是死亡美学大师。 生莫强相同,相同会相别 ■ 您和张彻导演合作的第一部戏,应该是 吧,对这部片您印象深吗?张纯这个角色是很叛逆的,和您本人当时形象是相符的吗? □ 狄龙:非常深。他只要找我演出,都会为我量身定做,找一个好的编剧,倪匡啊,邱刚健啊,去接近我的性格,让我有的发挥。张纯是蛊惑仔的前辈了 ■ 您年轻的时候真的是那样一个人啊?您后来不是自己还导演过叫做 的片子,里面姜大卫的角色是类似于十六、七岁的您么? □ 狄龙:后生可畏,我年轻的时候,跟你一样对什么事情都充满好奇。 ■ 您演过一部叫做 的戏,非常自毁形象。当时您从别的角色过度到这个形象,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当时是为什么会去接一个这样的戏呢? □ 狄龙:因为这个戏是姜大卫做导演的,他瘦、干瘦,演起来大家都会觉得很符合这个角色,但是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要减肥,减了 15 磅,还要配合化妆,去演这个角色。但他这个戏对年轻人提供一个正面的讯息,犯错了,要改过,要知错能改,回头是岸。做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所以我才会接拍这个戏。 人亦有相爱,我尔殊众人 ■ 其实您演的 也好啊, 也好啊,您和姜大卫啊、李菁,或者是井莉,互相之间的关系,是大家之间都有一种爱,您怎么看待三个人之间的这种关系? □ 狄龙:必须要有这样一种关系,就是这种爱的传达,有爱也好,异性相吸,同性相吸也好,因为爱是非理性的。可以很尊重对方,可以欣赏对方。譬如说有人喜欢看电影,有人喜欢看小说,喜欢听音乐,都是一种爱的表现嘛,都是一种 affectionateness 。欣赏人也可以从一个 affectionate 的角度,去爱一个人。( 结尾处,狄龙姜大卫和井莉在激昂的配乐中,三人手指交握,珠联璧合错落有致,美到极至,少年意气暧昧情愫情深似海兼备,井莉在他们之间不显下风也不嫌突兀。) ■ 当时的唐佳师傅和刘家良师傅,设计的武打有什么区别呢? □ 狄龙:唐佳对兵器和群打方面安排的很好。( 里光是三节棍的用法就千变万化,在开阔地甩开来可以整片伤人。在狭窄角落,手握头尾两节,是 里龙大侠的招数,克制双手兵器;而手握相连两节,就等于在双棍之上另加上一条可以旋转杀敌的暗器。)刘家良是武术的世家,对兵器、对拳术,掌握得很好。他是国术名家,对电影也很了解,做为导演拍了很多动作戏,对香港影坛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提供了很多精彩的演员,譬如说李小龙啊,后期的成龙啊,还有那个李连杰啊,就是因为对电影,对国术的迷恋和执着,才能够拍出这么多好的戏,这么多好的动作戏。 一日今年始,一年前事空 ■ 张家班一共有六代弟子,你们之间还有联系么? 之后也没再看到王钟了。 □ 狄龙:王羽罗烈啦,我啦姜大卫啦,还有郭追,江生,江生已经离开了。最后的有罗莽啦,还有一些也离开电影圈了,各奔前程。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王钟已经离开一段很长的时间了,找到一种别的生活,他们有些已经不愿意重提往事。好汉不提当年勇。过去的就让他过去。但老停顿在过去的回忆里是不好的。(此时此刻,我也很想吟一句,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认识他们源于爱屋及乌,渐渐发现他们各自鲜亮活跳之处,而非仅仅是「狄龙的师兄弟」而已,可惜江湖儿女江湖老,江湖恩怨江湖了。) ■ 但是我觉得每个人的青春,都是很好的回忆呀 □ 狄龙:啊,是啊,你可以这样啊,因为你可以代表你个人。但是有些人不愿意再重提旧事,也不愿意再讲以前的过去。因为他们已经觉得,过去的让他过去了。 杜拉斯写道,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狄龙用大半生来注释这段话。 如果这是个故事,那么开头和结尾截然不同,如同他自己的人生。他说从前的电影都有个主题,讲述道理,把看电影当成美学投资,说得客套,未必不真实。从人见人憎的地痞小流氓成为今天凡事一板一眼,替别人考虑周全的君子,电影改变了他的一生。 心人办实事 独家专访天映娱乐电影发行及电视业务执行副总裁麦志豪 天映娱乐有限公司购进邵氏片库后,开始实施的影碟修复计划,直接促使了新一代邵氏影迷的诞生。曾给一代人带去欢乐、后来堆积在片库里蒙尘的旧电影,修复后重见天日又再光亮如新,使这些出生在邵氏辉煌风流云散去之后的人们,能够穿越时光的界限,与前辈人共享当时的欢愉,并在 DVD 时代特有的、密集的观影习惯中,迅速地建立起自己对邵氏电影的认识,从而能够在和同好的交流中侃侃而谈。 天映在修复影片的选择、投放市场的考虑,以及发行顺序的决定上有自己完整的方案,今天邵氏在新生代影迷中涅盘重生,离不开他们的努力。 一个慢慢实现的奇迹 ■ 邵氏影片有千多部,天映购进了 760 部,当时是怎样选择的? □ 麦志豪:邵氏影片数量繁多,但由于底片的损耗问题,我们挑选了当中质素最佳、最具修复能力的 760 部电影,囊括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上映的经典巨片,片种包罗万有。 ■ 是什么时候决定开始修复邵氏电影?为什么? □ 麦志豪:为了将最优质的华语电影永久保存并与全球观众分享,自 2002 年开始,天映娱乐将邵氏电影的珍贵底片重新修复,并制作成家庭影音产品推出市场;当中大部份邵氏片库的电影都是自当年上映后,从未于任何媒体上曝光。利用最先进的数码修复技术,天映娱乐将每部平均约十五万格底片的邵氏电影,以精密而细致的技术进行逐格的数码修复。现时于全球发行的邵氏电影,其画音质素均能媲美当年上映时的瑰丽效果。 ■ 当时拿到的邵氏片库,是原始胶片吗?有影迷反映某些电影修复后和当年的公映版有细微的差别,比如 、 、 等,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还会再出完整版吗? □ 麦志豪:对,在修复之前我们所取的得全是原始胶片。至于有影迷反映电影与公映时在情节上有差别,基于不同地区的审查标准,电影便会因应当地政府的要求而有所删剪,所以各个地区的版本会有所差别。 ■ 看了官方网站的修复工作介绍,发现非常繁琐,每部十五万格,逐格修复,那平均每部工作量有多大? □ 麦志豪:每部电影的修复时间有所不同,视乎底片的损毁及困难程度而定,平均而言大概花三至四个月左右。例如有些底片损坏情度较严重的,如林黛主演的 ,工作人员便花了两年时间,将每格底片逐一以精细的功夫收复,所花的心血实在是无从估计的。 ■ 几年来天映陆续修复了 600 多部邵氏电影,但观察了一下,发现并不是按出品年份发行,请问是怎样决定发行顺序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 麦志豪:我们从市场及宣传策略方面研究,在重新将邵氏片库发行时亦有考虑电影的需要,并以不同时段有各种类型电影的销售形式推出市面,务求迎合不同观众及其年纪及口味需要,所以发行的先后并非按出品年份为序的。 ■ 听说之后的 100 多套不打算修复了?为什么? □ 麦志豪:到目前为止经过了六年的时间,我们已有修复了六百多部邵氏电影,当中所付出的心血实在前所未有。而余下的百多部未修复的电影,我们仍在详细研究其发行及销售策略,考虑因素包括市场喜好、底片质素及观众口味需求等各方面。 一群执着怀旧的影迷 ■ 当时决定的发行方向主要是哪里的市场?针对怎样的影迷群体? □ 麦志豪:由于邵氏片库内的电影全是经典中的经典,天映娱乐是致力于将这些电影瑰宝发扬光大至世界各地,所以邵氏电影的业务层面是世界性的;而邵氏片库的片种包罗万有,适合不同年纪、不同品味的观众欣赏,所致力罗致的观众层面极具普及性。时至今天,邵氏电影已发行至全球超过 100 个地区,当中尤以功夫电影的发行地最为广泛,发行网络远及欧美、中东、以至非洲等地。另外,天映娱乐拥有邵氏影片之全球永久版权,当中包括电影院播放、多媒体家庭娱乐发行,如影碟、影带等,以及衍生产品制作及商品等,全面顾及各种类型,喜爱不同形式影音享受的影迷需要。 ■ 六年来,各个片种都有修复发行,市场最好的是哪个片种?在什么地区最受欢迎? □ 麦志豪:综合全球的发行业务而言,功夫、动作及武术的片种是最受欢迎的,例如 、 及 等便是当中的表表者,无论是欧美、亚洲或远至中东等地区,其受欢迎程度实在无庸置疑。 ■ 亚洲市场和欧美市场的口味有没有不同?当年邵氏电影在东南亚风靡一时,现在的情况呢? □ 麦志豪:由于涉及文化背境、语言的差异,欧美观众较喜欢动作及武术片种;另一方面,因为语言的互通,以及对演员主角的认识,令亚洲观众较容易能欣赏多样化的电影,片种如黄梅调、喜剧、历史剧种等亦深受欢迎。由著名演员林黛、乐蒂主演的 、 、 ,或是由李翰祥执导的 、 ,以及喜剧片种如 和周星驰的 等,均广受东南亚及亚洲地区影迷的喜爱。 一种彼此领会的狂欢 ■ 近年来随着邵氏影碟广为流传,邵氏的影迷越来越多,有没有想过将已发行的电影中,较为受欢迎的部分再版?许多 DVD 发行方都会将经典电影一版再版,如添加精美签名海报、幕前幕后照片硬卡、明星画册等等,刺激影迷消费,你们有这方面打算吗?天映也有推出经典电影人物形象的玩偶,有没有可能再出限量版 DVD 礼盒? □ 麦志豪:邵氏影迷的确是越来越多了,好像由我们天映娱乐成立的「邵氏影友会」,人数已超过八百人了。为迎合市场口味及满足日渐增多影迷的需要,我们亦会推出一些 boxset 及特别版套装精选,如四月份时我们便应母亲节来临,推出了 ,集合五套由四届亚洲影后林黛主演的经典杰作的 ,以及为纪念「古典美人」乐蒂逝世四十周年而制作的 。未来我们会再推出更多极具珍藏价值的特别版,以供喜爱邵氏电影的影迷收藏。视乎市场需要,再录评论音轨也具可能性。 ■ 邵氏电影的拷贝目前似乎只在香港电影资料馆的电影院放映?,会不会以后也陆续在国内院线、各种影展投放? □ 麦志豪:除了原始的拷贝外,我们也制作了修复后的电影拷贝底片以及高清格式,除了香港电影数据馆外,我们一直以来均有以拷贝,或高清格式在本港的电影院,或国外的影展如康城、多伦多等地播放。我们也很高兴邵氏电影在上海电影节反应热烈,所以我们亦会积极联络国内各部门及主办单位,期望在最快的未来再将邵氏电影带给国内的影迷。 ■ 目前发行的 DVD 分普通的和 HD 高清的两种,有没有打算再发行蓝光版? □ 麦志豪:我们已经在四月份推出了蓝光版影碟。为纪念香港一代巨星张国荣逝世五周年,天映娱乐特别挑选 这部经典之作,以最新蓝光科技将画面质素提高,并以此作为对这位扬威亚洲、在本港歌影界留下不朽足迹的传奇人物作致敬。而 亦是天映邵氏片库中首部以蓝光格式制作的影碟。由于外界对蓝光版的反应不错,而且鉴于市场上对高清及家庭影音享受的需求日渐增多,我们亦会计划在未来推出更多高质素的产品。 ■ 前些年似乎有邵氏经典电影重拍计划,如 、 等,现在进行得怎么样了?还打算重拍哪些电影? □ 麦志豪:关于邵氏经典重拍计划仍在筹备阶段,我们亦有不少电影打算重拍,落实后将有所公布。
5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邵氏:一个电影王国的兴起
猪悟静 2012-2-17 14:35
重温邵氏电影光辉 ( 一 ) 对许多人而言,邵氏电影已是一个经典,在中文影史上,更是一个重要的光影标记。 从明天( 12 月 5 日)开始,经过数码科技修复的 760 部邵氏经典电影,在未来 4 年陆续以影音光碟及数码影碟形式分批作全世界性的推出,〈新视野〉特约影评人亚萝夏,一起重温邵氏光辉,见证一个电影王国如何奠下经典。 提及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最辉煌的年代,人们总会想起它当年的口号:邵氏明星,多如天上星。邵氏在最风光的时期,几乎是香港的电影王国,它的成功与声势,当然不是一蹴而就。而这一切需要从头说起。 就从 50 年代中期说起,当年东南亚的电影事业还在萌芽时代,而香港电影已开始蓬勃,可说是手执东南亚电影业的牛耳。在 50 年代中,香港影坛其实有三大势力,就是邵氏、电懋(国泰)和左派的长城与凤凰公司。它们的特色就是以拍摄华语片为主流,拍片数量多且稳定,而且制作都比其他独立电影公司认真严谨。 以当时的情况而言,邵氏的实力与声望,起初都不及新马影业大亨陆运涛手创的电懋。当时电懋财雄势大,明星与导演阵容强大。单论明星,电懋就有林黛、尤敏、林翠、葛兰、叶枫、李湄、丁皓、王莱、苏凤。小生则有张扬、雷震、陈厚、乔宏、田青等。电懋的导演阵容则有岳枫、陶秦、唐煌、易文、王天林等。更有高级职员宋淇、秦亦孚,更有张爱玲编剧助阵。在钟启文的领导下,成就蒸蒸日上。 迎头赶上 与电懋一争长短 在 50 年代初期,尚是邵氏父子电影公司的邵氏,可说是处于电懋下风,明星阵容不及电懋强大,除了同样有当时两边走的林黛与林翠外,只有后来由长城转投入的乐蒂,而斯时尤敏则已跳槽电懋,生角只有赵雷较知名。在此时期,连李丽华、严俊、张仲文等,起初都是为电懋效力。 50 年代中,邵氏改组为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由新马的邵仁枚、邵逸夫兄弟主政。邵逸夫更由新加坡到香港主持电影拍片工作,与电懋一争长短。可以说,香港的电影事业,其实是由南洋帮新马大亨创立的。邵逸夫是商业奇才,在他的领导下,邵氏一洗颓风,迎头赶上,甚至后来居上,把电懋抛在身后。 早期的电懋电影和邵氏电影的主要分别,简单的说,电懋的电影时代气息较浓,它电影中的女主角,都是穿西式洋裙的。而邵氏的则多数都还穿着唐装衫裤。举个例子,电懋出名的《四千金》、《曼波女郎》、《玉女私情》、《青春儿女》、《空中小姐》,这些女主角们都是典型的香港 50 年代的新城市女性,她们都穿着摇曳生姿的西洋大伞裙。而邵氏同期的电影如《春光无限好》、《丹凤街》、《夜来香》、《窈窕淑女》、《黄花闺女》、《月落乌啼霜满天》等,女主角都还穿着当年大部份妇女所穿的唐装衫裤,有些更是民初装。 单从服装,就可以看出 50 年代早期,邵氏和电懋电影的不同风格。电懋较城市化,邵氏则着重乡土化与唐人街风味。 在邵逸夫入主邵氏主持大政后,就有明显的不同,首先他拉拢了当年最红的林黛与李丽华,成为邵氏基本演员。小生阵容也加强,除了原本当家的皇帝小生赵雷外,也拉拢了陈厚跳槽加入,之后关山也由左派阵营投入邵氏,钟情与张仲文较后也加入邵氏。 单是有大明星还不够,邵氏此时更下大资本拍大片,影片改成综艺体阔银幕外,更投下重资拍彩色片,观众趋之若鹜。《江山美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成了那一年香港最卖座的中文电影。有一个“笑话”说,就因为《江山美人》这部片,香港观众此时才知道除了任剑辉和芳艳芬外,还有一个明星叫林黛。有这个笑话产生也不出奇,当年香港的主流市场是粤语片,而华语片则是以新马南洋一带有主要市场,电影都是在“南洋”上映。 迎合口味 带起黄梅调热潮 邵氏电影票房后来胜过电懋电影,是因为邵氏更会做生意,邵逸夫知道南洋观众的口味。以前的电影观众以妇女为主,她们喜欢的除了先苦后甜的“家庭伦理文艺大悲剧”外,更喜欢歌唱片,歌愈多愈受欢迎。 在早期的《桃花江》、《曼波女郎》时期,邵氏在歌唱片输了脚步,但它更自傲的是,它带起了另一个更风靡观众,轰动期更长久的港式黄梅调电影热潮。在《江山美人》之后,《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王昭君》、《杨贵妃》等彩色阔银幕大制作,更令邵氏真正擦亮了金字招牌,熠熠生光,相形之下,它的主要对手电懋已黯然失色。 在邵逸夫领导时,邵氏也拉拢了当年的大导演岳枫和陶秦加盟,如虎添翼,和原本的李翰祥等人,为邵氏开拍各类型大片。 岳枫除了可以拍《畸人艳妇》和《嬉春图》这类时装片,他也可以拍古装片《花木兰》、《宝莲灯》、《妲己》,甚至武侠片《盗剑》、《夺魂铃》,堪称多才多艺。陶秦虽不擅拍古装电影,但邵氏名作《不了情》、《晓风残月》就是他的作品。陶秦更属当年少数会拍歌舞片的导演,《千娇百媚》、《万花迎春》、《花团锦簇》、《欢乐青春》,都是他的作品。 邵氏公司的发展此时节节抢先在电懋之前,不仅因为走对了古装歌唱片的路线,也因为邵逸夫是人在香港直接主持业务,而电懋方面大事则都要向新加坡方面报告等候批准,步伐节奏就已经慢人一步。 邵氏还有一个成功要点,就是扩大业务,建立邵氏影城,拥有多个摄影棚,并搭立古装实景,方便拍片,省时省力也省钱。 它还有一个成功点,就是大量栽培新人,它设立了“南国演员训练班”,招考新人,然后签下有潜质的新人予以力捧,成为红星。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必付出惊人的片酬拉拢天皇巨星加盟。胡燕妮、郑佩佩、何莉莉、李菁,就是邵氏一手捧红的大明星。甚至连早期拍福建片的小娟,也是由邵氏捧成红极一时的凌波。 写到这里想到,邵氏的演员训练班叫“南国”,它的官方宣传刊物则叫《南国电影》,它是暗示它的根源在南洋新马吗? 邵氏最高峰时期 邵氏在 60 年代中,成了香港雄霸一方的电影王国,也有两个外在原因,其一就是国泰大老板陆运涛在台湾参加亚洲影展时坠机身亡。陆运涛当时本已有心要大施拳脚与邵氏一决雌雄,谁知出师未捷身先死,易名为国泰的电懋群龙无首,出品每况愈下,大明星更纷纷息影,影片成绩差强人意,终于结束拍片。 还有一个外在原因就是香港 1967 年暴乱,造成左派电影公司没落。 这时就只剩下邵氏公司独占天下了。 邵氏公司脑筋快,眼光准,在黄梅调、山歌片渐渐被观众厌倦时,它在张彻导演的领导下,及时开拓了“武侠电影世纪”,由《边城三侠》和《江湖奇侠》打头阵,掀起了历久不衰的阳刚电影热潮,更改变了香港电影素来以女主角为主的风气,此后的电影都是由打仔小生如王羽、罗烈、岳华、张翼、姜大卫、狄龙、陈观泰、傅声等挂头牌,他们才是牡丹,女主角则只是绿叶。 邵氏的最高峰时期就是此时。 随后,每个人都知道了,邵氏开始减产,甚至停顿了生产。但这么多年来,提起香港电影,人们首先想起的还是邵氏电影,邵氏足以骄人矣。在邵氏之后,没有电影公司可称“电影王国”。 重温邵氏电影光辉(二)古装片与黄梅调年代 邵氏兄弟做生意的气魄与胆识过人,是邵氏成为香港电影王国主要原因;而李翰祥为邵氏拍摄的彩色古装巨片与黄梅调电影,除了令财源滚滚流入邵氏,也使当时的中文电影界展示了另一番新气象,如此回首,我们称之为:经典。 在 50 年代末,香港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声势,已迎头赶上宿敌电懋,与之并驾齐驱,到了 60 年代初,更有渐渐凌驾电懋之势。这当然是邵氏兄弟领导英明有方,但座下重臣,也立下不少汗马功劳。 在拍摄电影方面,有两位大导演对邵氏功劳殊大,他们是已故的李翰祥与张彻。他们为邵氏执导的某些电影,不仅令邵氏声名远播,更流芳至今。在商业上,更协助邵氏发掘了电影票房的黄金矿场。 先说李翰祥,他率先为邵氏拍摄的古装巨片与港式黄梅调电影,令财源滚滚流入邵氏。 如果要推举最流行的黄梅调长青歌曲,相信不少人都会选出《扮皇帝》和《戏凤》这二首歌曲。至今在卡拉 OK ,乐龄歌唱比赛中,仍时时听到这两首歌。而这两首歌曲就是邵氏招牌产品,李翰祥执导的《江山美人》的插曲。 胆识过人 为邵氏赚大钱 《江山美人》是邵氏,也是香港影坛第一部出巨资拍摄的华语片,当年的制作费令人咋舌,由此可见邵氏兄弟做生意的气魄与胆识过人。在他们的领导下,邵氏成为香港电影王国绝对不是侥幸的。 但物有所值,《江山美人》不仅为邵氏赚大钱,更锦上添花地得到 1959 年在吉隆坡举行的亚洲影展的最佳电影金锣奖。因《江山美人》的成功,邵氏决定拍摄古装宫闱传奇故事黄梅调电影,这一着可说走对了路线,而这一着也是电懋最弱的一环。 因为电懋是擅长拍时装片,甚至连旗下的演员,除了尤敏和雷震外,其他的都因外型过于时代化,而不太适合拍古装电影。 在这一点,邵氏就胜过电懋,它手中有林黛、李丽华和乐蒂,宜古宜今,且都是拍摄古装片的能手。 在《江山美人》之前,邵氏兄弟已拍了彩色片《貂蝉》,票房鼎盛,之后邵氏就走巨片路线,彩色拍摄古装电影,而电懋仍停留在黑白片时代,自《红娃》、《空中小姐》与《龙翔凤舞》之后,要隔了好久才重新拍摄彩色片,步伐已经又慢于邵氏。 此时邵氏的古装彩色巨片就有《王昭君》、《杨贵妃》、《武则天》、《倩女幽魂》、《红楼梦》,除了《红楼梦》是袁秋枫执导外,前 4 部都是李翰祥的作品,尤以《倩女幽魂》和《武则天》成就最高。李翰祥重考究,杨贵妃所穿的古装,也令观众大开眼界。 这时邵氏还未全面走黄梅调路线,但凡古装片中的歌曲,都已以黄梅调唱出。乐蒂和任洁主演的《红楼梦》,也是一部黄梅调电影。 反串魅力 凌波一片成名 拍闽南片出身的小娟,此时已入邵氏,初名沈雁,后由何冠昌为她改名为“凌波”,提到邵氏的黄梅调电影,不能不提凌波,因为她也是令邵氏黄梅调电影兴盛至白热化的功臣之一,她拥有反串魅力。 凌波因在《红楼梦》中幕后代唱贾宝玉,受李翰祥赏识,提拔和乐蒂合演《梁山伯与祝英台》,平地一声雷,令凌波一片成名,炙手可热,当年整个台北更掀起了令人吃惊的凌波热潮。 邵氏也在此时正式迈入黄梅调电影时代,但同时也面临人事变迁。首先是乐蒂拒绝再和凌波合演《七仙女》,跳槽电懋,继后李翰祥又带了《七仙女》的女主角江青到台北,自组国联影片公司,抢拍《七仙女》。 邵氏这时开始重用新人,由方盈出任《七仙女》的女主角,影片一样受欢迎,令邵氏知道影片质素最重要,此后更大胆起用新人如李菁、秦萍等主演古装片,由大红大紫的凌波带起她们,这是 60 年代中的事。 所以虽然此时林黛已自杀身故,乐蒂跳槽,李丽华已离开,但邵氏新人女星如百花齐放,不愁没有女主角。 但此时的黄梅调热潮也带来了一起不良的后遗症--阴盛阳衰。在这些古装黄梅调电影中,所有的“男主角”几乎都由女生反串,特别是凌波,更是“反串王”,她可以说是华语片中的“任剑辉”。 男演员此时都英雄无用武之地,陈厚和赵雷也在邵氏黄梅调热潮中,先后跳槽电懋。 话说当年的古典美人乐蒂和皇帝小生赵雷,在效力已改名为“国泰”的电懋后,两人也合演了多部黄梅调电影,如《嫦娥奔月》、《红梅阁》、《锁麟囊》、《金玉奴》、《扇中人》等,但不知为何,这些古装片就比不上他们当年在邵氏拍摄的古装电影,也足证邵氏拍古装片确有一手,可称谓之为“邵氏风格”。 黄梅调盛极而衰 在邵氏影城建竣之前,邵氏除了拍摄彩色古装片外,也同时继续生产黑白片,如《不了情》、《一毛钱》、《畸人艳妇》、《姊妹情仇》、《后门》、《手枪》等。其中《不了情》、《一毛钱》与《后门》,更可说邵氏名作。在彩色时装片则有《千娇百媚》、《花团锦簇》、《万花迎春》等。 到了邵氏影城正式启用时,邵氏从此摒弃黑白影片制作,正式全面投入彩色片时代。 这时候邵氏的“片头”口号是“邵氏出品、必属佳作”。在影城方面则是“邵氏明星、多如天上星”,甚至连外国《生活》杂志都来采访,作为封面故事。 黄梅调电影在大银幕上连唱好多年,观众也开始腻了,邵氏此时又因中国大陆的《刘三姐》卖座,拍摄山歌片如《山歌恋》、《山歌姻缘》等,但不能掀起热潮。 这时因为黄梅调盛极而衰,邵氏制作已没有一个明显的主干,除了继续拍一些古装片如《蝴蝶杯》、《盘丝洞》、《铁扇公主》外,也拍了好一些时装片,题材多样化,如《人头马》、《寒烟翠》、《香江花月夜》、《垂死天鹅》,此时的最佳时装电影,应以陶秦执导的《船》为邵氏名作。 重温邵氏电影光辉(三)武打片 高潮叠起年代 在 60 年代中,古装黄梅调电影式微,邵氏幸运的开拓一条新的戏路———武侠打斗片。 邵氏的武侠打斗片不仅令公司赚到更多钱,也使邵氏公司的名字在海外地区更响亮,因为武侠打斗片不仅在东南亚华人社区大受欢迎,世界其他非华族地区的观众也趋之若鹜,掀起了功夫片热潮。 论起邵氏武侠打斗片的辉煌成就,就绝不能忽略张彻导演,他是邵氏找到新黄金矿场的大功臣。 张彻导演可说是个多才多艺的人,文章写得好,早年以“何观”为笔名,是著名的影评人,更写过不少剧本。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曾被人误以为是台湾高山族民谣的《高山青》,其实是张彻谱曲。 张彻其实还谱了另一首歌,是《碧兰村的姑娘》。 张彻在邵氏执导的第一部电影,都是古装黄梅调电影《蝴蝶杯》,可能这非张彻所长,结果要劳烦高立协助补拍。当时谁都不看好张彻,谁都没有料到,张彻后来凭武侠打斗片的成就,成为香港殿堂红导演。 张彻有后来的成就,旁人也要佩服邵逸夫的眼光,邵是伯乐、张是千里马。没有邵逸夫的信任与重用,张彻纵有天大才华也耍不出来。 很多人以为张彻是在进入邵氏才成为导演,其实张彻的第一部执导的电影叫《野火》,是李湄自组的北斗公司出品,由李湄和高原主演。 张彻带动的武侠打斗片,还有另一个更直接的称呼“阳刚电影”。 在这之前,香港影坛一直是重女轻男,阴盛阳衰,排名都是女明星领先,女明星的片酬更远远超过男明星。 但在阳刚电影风气席挂香港影坛后,正合了“风水轮流转”这句俗语,在 60 年代中王羽带头,香港电影转为“重男轻女”,男主角才是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壮丹,女主角已变成绿叶,“林黛时代”一去不返。 武侠世纪 从摸索到成功 邵氏的“武侠世纪”一开始是摸索时代,这个时期的产品有《边城三侠》、《江湖奇侠》、《鸳鸯剑侠》与《文素臣》等。到了《大醉侠》与《独臂刀》面世,邵氏的武侠电影又走上了成功之道。 说起武侠片,一定会先想起邵氏,因为确是邵氏带头拍武侠片,但很讽刺的是,在 60 年代中,第一部最出色的电影却是左派长城公司拍摄的武侠片《云海玉弓缘》,由梁羽生原著改编。 在《云》片中,王葆真凌空一剑,姿势美妙、剑招凌厉,令观众叹为观止,而这部电影的武术指导正是刘家良与唐佳。 邵氏不久获得刘家良与唐佳加盟效力,在武打招式特技上更如虎添翼,独步香港影坛。 邵氏拍摄的武侠片多不胜数,但人们如果要选一部邵氏最好的武侠片,恐怕大多数人都会推选《大醉侠》,这是胡金铨为邵氏执导的唯一一部武侠片,邵氏当年没有留下“小胡”继续效力实在可惜。 除了《大醉侠》,邵氏的武侠片代表作尚有《大刺客》、《金燕子》、《盗剑》、《夺魂铃》、《十二金牌》。 《盗剑》与《夺魂铃》是老牌名导岳枫的作品,其中《夺魂铃》的剧情是改编自意大利牛仔片《裘尼祖马》,但整部电影却青出于蓝,气氛极佳。 《夺魂铃》可能是当年邵逸夫最欣赏的公司成品,因为它时常代表公司去参加各类电影展。 邵氏的武侠片也把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新人捧成了大明星,最红的自然是王羽和郑佩佩,也是当年的票房之宝。 张彻开创时装打斗片 在 1969 年左右,张彻又开创了另一条电影新路线,就是摒弃刀剑的时装打斗片,打头阵的是《死角》,由李菁和狄龙主演,其后还有《小煞星》、《拳击》、《叛逆》等。 凭着这些电影,张彻又为邵氏捧红了两名皇牌新星:姜大卫与狄龙。 姜大卫更因主演了张彻的《报仇》,成为香港第一个“亚洲影帝”。《报仇》是以民初为背景,亦是邵氏此时的代表作之一。 邵氏的武侠打斗电影基本上就是以张彻执导的电影为主线,这时张彻的作品除了时装打斗片外,也同拍清末或民初的打斗片,有《马永贞》、《仇连环》、《刺马》。前两部影片捧红了陈观泰。 《刺马》是张彻代表作之一,亦是邵氏这个时期的名作,在这部片中,狄龙真正脱胎换骨。 整个邵氏影城,是阳气勃勃,除了郑佩佩外,无人可与男星一比长短,张彻不仅捧红了狄龙、姜大卫等,也提拔了不少“配角演员”,如来自新加坡的陈星、日本的仓田保昭,以及王钟,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绿叶演员。 邵氏当然不仅张彻一个导演,文艺片导演极多,但是一提起武侠片打斗片年代提邵氏就必然和张彻脱不了关系,张彻作品就是邵氏最受欢迎的作品。 邵氏此时的作品又有《洪拳小子》、《洪拳与咏春》,捧红了英年早逝的傅声,他的顽皮与叛逆大受观众宠爱。 傅声的其他电影还有《射雕英雄传》、《绝代双骄》、《冷血十三鹰》、《五郎八卦棍》等。 刘家良指而优则导 在 70 年代中,邵氏又来了一位出色的武打片高手导演,他是“指而优则导”的著名武术指导刘家良。 刘家良的风格与张彻不同,他走的武打片招式美观,拳拳到肉且招招可睹,有异于其他影片中的花拳绣腿,打得真实是刘家良影片的特色,所以大受欢迎。 刘家良与张彻一样,拍片快捷生产,作品有《少林卅六房》、《神打》、《洪熙官》、《陆阿采与黄飞鸿》、《武馆》,以及使惠英红赢得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的《长辈》等。 邵氏此时更有一部《天下第一拳》打入欧美市场,此片是由韩国导演郑昌和执导,罗烈主演。 在观众看腻了时装、民初打斗片后,邵氏亦没有放弃“刀剑拳脚”路线,这时由楚原执导的《流星蝴蝶剑》,掀起了古龙电影热,楚原也再度翻身,从粤语片大导演成功转变为华语片大导演。 邵氏拍的古龙电影,还有《天涯明月刀》、《白玉老虎》、《楚留香》、《多情剑客无情剑》等,在 70 年代末期大行其道。 邵氏的古龙电影,令狄龙更上一层楼成为真正的大红星,《三少爷的剑》也令新人尔冬升走红。 电影王国 美丽的记忆 来到 80 年代,古龙式电影可以说是邵氏电影最后一个高潮的灿烂烟花。 之后,电视节目越来越精彩,抢走了大批电影观众。生活节奏越来越匆忙,人们都没有馀暇和闲情逸致上电影院。 以前的邵氏导演,一个一个的离开影城,邵氏电影也逐渐少掉以往的特色,金字招牌也再无以往的光芒四射。 然后,它减产,甚至下来是停顿生产。 当邵氏后来大规模拍片的年代,不仅代表了一个电影王国成为美丽的记忆,香港电影业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熠熠光辉映亮整个东南亚。
79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爱电影的朋友大家好
阳光小王子 2011-12-30 02:33
大家好,我喜欢看电影,各种好看电影喜欢合大家分享
5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电影爱好者
电影之家 2011-10-30 13:05
我非常喜欢港台老片,能来到光影久久电影论坛,很荣幸,以后多和大家交流
7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我们|光影久久华语电影资料库 ( 粤ICP备10240225号 )   联系管理员

GMT+8, 2024-5-23 12:03 , Processed in 0.76294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Theme by Admin987.com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