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久久华语电影资料库

标题: .我的名字叫流浪__观史依弘《情殇钟楼》 [打印本页]

作者: 感谢郭嘉    时间: 2012-12-21 10:19     标题: .我的名字叫流浪__观史依弘《情殇钟楼》

文/ 刘小山爬大山 来自新浪博客
   “我的名字叫流浪,不知明朝去何方,遥远的故乡装进胸膛,脚下的路啊布满悲伤。”
耳机里幽旷的歌声飘来,恍然还如那日在剧场里一般。对于京剧,我实实地的了解不多,尽管那些耳熟能详的唱段多少还是听过,而完整的大戏确实是少有涉猎。还好,《情殇钟楼》给了我亲近京剧的机会,史依弘给我定义了一个崭新的京剧。

因为不甚了解,所以表演、唱腔的地方暂且不谈,但只说说我对这场戏的浅显感想吧。



关键词:创新

时代赋予了这辈的戏曲人一个道阻且跻的任务:革新。有时它更多的被演绎成出力不讨好,或者完全不着调,因为伴随着时代改变的还有观众们的审美情趣。是固守阵地还是另辟蹊径,是墨守成规还是锐意革新,摆在戏曲人面前的这道难题似乎很难解决。创新不是句空洞的口号,在我看来它更多的是一种承担的胆量。一场《情殇钟楼》看下来,才觉史依弘是拥有这种胆量的,尽管在可能得到出自真心的褒赞,拥戴和喜爱外,她还有另种可能面对来自权威与守旧派的质疑,批判和争论,但她就那么坚定的去做了。“这一代不做,就来不及了。”宠辱不惊,笃笃定定的去做,享受的是一个信念滋长的过程,于是有了《圣母院》有了我所看到的这场《情殇钟楼》。

单看这场戏,对于她的创新,不是新瓶装旧酒的修补,而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将“法兰西的莎士比亚”维克多•雨果经世的深沉悲剧演绎成中国模式,把繁复宏大的篇章压缩提炼并表演出来并非一件易事,尤其是还要在被中国观众接受的前提下。在看戏之前,我是有做功课的,《巴黎圣母院》原著通读了一遍,所以在看戏的时候是切实的感受到它紧凑的剧情和节奏加快的步伐的,但同行之人因没读过原著,却又感到了它的冗长和稍有的枯燥,问下来,原来亦是在我觉得别扭沉闷的官府大人,洛先生和天昊三人三把椅子多次出现的桥段。这个好像过场戏来穿插勾连整个故事的情节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自是有其道理,算是一种补充吧,对于剧情完整度的补充,画外音的效果。但好像确实有些时候有割裂观众情绪的嫌疑,莫非是出现次数过多?强调过多,过犹不及?

但必须说的是,剧情改编﹑删繁为简的功力还是不错的,各个场次化整为零的拼接,为主体服务。删去了原著中艾丝美拉达与其母亲的故事,把两条主线的思想合并成一条,一段《我的名字叫流浪》唱出对故乡的怀恋(可看做对母亲的思念),而着重表现艾丽雅对天昊纯真挚烈的爱情,使得整部戏脉络清晰,使得观众即使不看原著亦能读懂戏的内涵。



关键词:传统

也许有人会说,这么个新编戏有什么传统可言?!正如我刚看完戏时的感触,这戏混合魔术、舞蹈、话剧、杂耍与武术于一体实在是有点杂。但过后仔细想来,忽觉顿悟,这不正好应和了中国戏曲的由来么~在民间说唱艺术譬如诸宫调和唱赚等结合了以民间歌舞和大曲乐舞为代表的歌舞戏,同时并入各类滑稽戏,武术,杂耍等因素后,有机的融合才形成了极具艺术魅力的中国戏曲,作为其代表形式的京剧不是想当然的该继承这一传统嘛!不同于这一组合方式的早期形式宋元南戏处于初创期的稚嫩,《情殇钟楼》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发展到了接近完全整合的高级形态,每个因素都为戏曲服务,却不会显得杂乱无章,反而为戏曲表演增色不少,不仅吸引了年轻人,同时也让老戏迷们焕然一新。话剧因素的增加使得整部戏有了别样的风采,不同与以往的套路和表现手法,新颖之余又和传统很好的融汇,实乃新路。



关键词:风格

提及整部戏的风格,我还是想说虽然它标意巴黎圣母院在中国,但是西化的痕迹还是相当重的,在中国这个特定的环境似乎存在过少,除了背景放在中原大地上之外并没有重点突出。可能是我过于吹毛求疵吧!因为对京剧唱腔的不甚了解才更多的注重其他的细节,简单的说一点吧,艾丽雅要受得刑罚依然是绞刑,故所以丑奴的营救依旧发生在绞刑架上。为此我查了一下中国古代的绞刑制度,古中国的绞刑实分两种:勒死和缢死。唐律规定告祖父母,父母者处绞刑,明朝在“重典治国”的思想下对偷盗行为处罚很重,《大明律•贼盗》规定偷盗三次即处以绞刑,而历史上比较有名的绞刑的案例是隋炀帝是勒死,而杨贵妃是缢死。也就是说绞刑在中国古代并不流行,更为大众说熟知的还是断头台上的刽子手,关汉卿《窦娥冤》为最大例证。于是我就在考虑为什么在中国模式的圣母院故事里不能更加彻底的中国化一些呢?诚然原著里的绞刑架更感染读者,可京剧里的断头台是不是会更加贴近中国观众的欣赏心理习惯?

当然,另我记忆犹新的还有繁星点点那段三个人轮流的心理表白,不同的心绪营造出的不同意境使得同一片夜色出现了美好、凄凉、寥旷这三种完全不同的感觉,人物心理活动及处境对比强烈,给人以鲜明的界限来界定这三个同样怀有爱的人。戏剧冲突的心理碰撞在最后一句“我的心还要飞翔/已经死亡/****(忘记了。。。)”处达到顶点,震撼心灵。

而主题曲《我的名字叫流浪》却莫名的给了我一种亲切,贴近却又凄惶的感觉,也许是我异乡求学的身份所致呵呵,短短的几句词就勾勒了一首混杂着爱之无奈的悲歌与对希望不灭爱将永存的欢歌,人性的关照呼之欲出。



关键词:人物塑造

在人物的塑造上,为表现那不朽的爱恨情仇和永恒的美丑善恶,几个主要形象都显得饱满而立体。艾丽雅不再是那个至死都天真的让人痛惜悲叹的样子,她有了化解爱,认清爱的转变,才使得这个奉爱为生活真谛的姑娘显得弥足珍贵,这世上不是论谁情痴情浓,而是在受了伤后仍然相信爱愿意去寻找爱上的缺乏。而史依弘的艾丽雅真是这么个容貌秀而心灵也美的异族姑娘。丑奴依然延续了加西莫多的润物无声的付出和自卑的心理;洛先生在爱中的畸形让他在强烈占有欲的肆意支配下扭曲变形,最终走上了人性的毁灭;脸谱化的官府老爷和放荡而轻视爱的天昊,以及那群最为矛盾的浪子们的形象,虽然略显空洞但却明确的维护美,冒死营救艾丽雅和冷漠的对丑奴的戏弄,共同鉴证了一个苍凉悲壮的主旨:有情的命更短,无情的享寿延。



关键词:演出形式

公益场,惠民专场。这样的字眼确实很吸引我,因为目前的我还是一个啃老的学生党,尴尬的年龄和干瘪的口袋让我不得不为每次想看的演出精打细算,还好有这么个形式,让我们这些年轻的观众走进剧场,亲身去体会戏曲的独特魅力,欣赏名演员的精彩表演。但愿这样的活动越来越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作为未来中国戏曲的观众,让这一中华瑰宝绵延不息的鲜活下去,推动京剧,乃至整个戏曲界的发展。



后话

一家之言,一人所想,一夜感触而已。

最后祝史姐姐周末两天上海大剧院《锁麟囊》演出顺利!

作者: 希希    时间: 2012-12-21 10:23

本帖最后由 希希 于 2012-12-21 10:29 编辑

同學,請不要藐視版規,你今天灌水討論已經超發額度了,另一帖我幫你改成笑話類別,這次我幫你修改帖子,下次就直接刪帖處理了.請熟悉版規.

5.本版面每天限发不同分类的主题帖2贴,发布先请先使用论坛搜索功能,请勿重复本论坛内已发布过的主题帖,包括重复全部或部分帖子内容。笑话类主题帖须内容健康。注意用词,请勿夹杂粗俗词汇极其拼音缩写。

   处罚方式:多发的类别主题帖无论回复多少将做删除处理。
帖子标题不同,但发布内容与论坛中已有帖子的内容重复或部分重复,酌情扣1~5分。
言语粗俗、含义不雅的笑话锁贴并扣5分。
作者: 感谢郭嘉    时间: 2012-12-21 13:33

希希 发表于 2012-12-21 10:23
同學,請不要藐視版規,你今天灌水討論已經超發額度了,另一帖我幫你改成笑話類別,這次我幫你修改帖子,下次就直 ...

我知道了,谢谢您的提醒,非常感谢。




欢迎光临 光影久久华语电影资料库 (http://www.gy99.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