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久久华语电影资料库
标题:
【115】【大陆】【戴手铐的旅客(1980年)】【RM/388M】【国语无字】
[打印本页]
作者:
大马甲
时间:
2011-8-10 17:09
标题:
【115】【大陆】【戴手铐的旅客(1980年)】【RM/388M】【国语无字】
[attach]24412[/attach]
[attach]24413[/attach]
基本信息
制作:北京电影制片厂
上映:1980年
地区:中国大陆
颜色:彩色
类型:剧情/侦破片
导演:于洋
编剧:纪明、马林
摄影:张庆华
美术:屠居华
作曲:王立平
剪辑:朱小勤
化妆:冯桂香
服装:刘继宗
道具:谢庆恒
副导演:李新
副摄影:王伟国
照明:张增祥
烟火:武振声
独唱:吴增华
合唱:新影乐团合唱队
演奏:新影乐团
指挥:王立平
制片:王志敏
主要演员
于洋 饰 刘杰
马树超 饰 张强
印质明 饰 魏子恒
邵万林 饰 苏哲
赵子岳 饰 王丰年
葛存壮 饰 葛世荃
蔡明 饰 魏小明
里坡 饰 高原
高菊梅饰 王莉
周森冠 饰 老工人
魏娜 饰 小黄
剧情简介
“文化大革命”初期,在某科研单位突然发生一起凶杀案,保密室工作人员小黄被暗杀,发射导弹的A—1号燃料也被盗窃。案件发生后,保卫人员在现场发现了倒在地上的正受审查的老公安侦察员刘杰。当要提审他时,发现刘已逃跑。
为此,保卫部副部长葛世荃派小黄的丈夫苏哲去追捕刘杰,随后又派年轻的侦察员张强作他的助手。张强过去是刘杰的学生,对刘杰的为人和品行很了解,不相信刘杰会是罪犯。 苏哲捉拿刘杰心切,没想到刘杰同他在一列火车上。刘杰并未逃跑,相反在暗中注意苏哲同一个"造反派"的女人王莉接上头后离去,刘杰继续跟踪。苏哲发现刘杰在跟踪他,向刘杰开枪射击,枪被刘杰打掉,两人展开肉搏。这时王莉带人来支援苏哲,刘杰被打昏,立刻被苏哲送入火葬场。
在火葬场,刘杰突然醒来,焚尸老工人问明情况后深表同情,便掩护他逃走。刘杰找到洛西市被打倒的公安局长王丰年,跟他促膝谈心,激起王丰年的革命斗志。
张强追上苏哲,等待分配任务。刘杰用匿名电话通知张强;苏哲和王莉在勾搭,让他立刻去逮捕王莉。张强终于弄清杀死小黄、盗走A—1号燃料的是苏哲。苏哲乘车南逃,刘杰暗中紧追不舍,被苏哲发觉。苏以公安人员身份要求乘务员搜捕刘杰。刘杰被迫躲进厕所天棚上,碰到女扮男装的魏小明,小明很同情刘杰,决心帮助他。后刘杰遭苏哲的暗算被推下飞驰着列车。这事被张强发现,立即鸣枪,列车被迫停在微山市车站。微山市公安局长魏子恒这时也接到通缉刘杰命令,立即赶到现场逮捕了他。
刘杰同魏子恒是老战友,他向老魏讲明情况,取得魏的帮助,独自赶到边境截住了苏哲。两人展开了殊死格斗,由于刘杰长途跋涉屡次受伤,被苏哲打倒在地。机智的刘杰将手铐戴到苏哲手上,另一端戴在自己手上拖住了苏哲。
这时,魏子恒,张强等公安战士闻场赶到到抓住了苏哲,缴获了敌人盗走了A—1号燃料;但刘杰仍然被葛副部长下令逮捕,他戴着手铐被押上飞机。
拍电影《戴手铐的旅客》时,已经年过半百的著名演员于洋亲自出演动作场面,正是影片中的这些惊险场景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电影评价
过去曾想过,以大陆的环境能否拍出好莱坞或香港式的影片。因为电影的风格是跟这片土地紧密结合的。我们不可能拍出《空军一号》或《石破天惊》,因为你打死我我也不相信这种故事跟中国有什么关系。当然,事实也证明这么多年来我们没有任何一部当代题材的商业大片。香港有他独特的警匪片,而香港的路我们仍然走不通,我们不可能拍出《暗花》里的坏警察,更拍不出《枪火》里的黑道情节。虽然我们的警察系统比香港的要暗,我们的黑帮也比他们的黑。可我们依然没有黑帮片或警匪片。
这个问题每个电影人都想不通,很多人也曾试图尝试过。可先不论我们的拍摄技术如何,就是这个剧本也没人能编得出来。好吧,我们有谍战片了,如《风声》;我们有战争片了,如《集结号》;我们有惊悚片了,如(我真想不出来了)。可那是过去时,你能想象现代警察在影片中的形象吗?有,那是片儿警,跟戴着红袖标的居委会大妈打成一片的雷锋叔叔。就在这时我看了1980年代拍的《戴手铐的旅客》,这就是哈里森·福特版的《亡命天涯》呀。
首先这个故事具有很多好莱坞商业片的特质,国家机密被盗、国外间谍搞破坏、主人公逃亡、公安内部无间道、混乱的国家大环境、边境的追逐撕杀。当然难得的是个人英难主义、女特务、枪战、追逐、武打等商业片必备的元素。再加上片中所包含的战友之情,使影片脱离了同类娱乐片的水平,上升为一部不可多得的商业艺术大片。
影片的诸多场面颇见功底,无法想象那是三十年前的片子。影片有大段在火车这个密闭空间的戏。正反两方在火车上斗智斗勇,在情节的起伏上反而比现在的《天下无贼》精彩。在场景的选择上虽然出了方向感错乱的问题,一面是北方的大漠景色,不多会儿就是南方的热带风情,不过这些景色都为影片增色不少,是瑕不掩瑜的小缺点,石佛洞的打斗和云南边境的追逐之所以精彩,场景的选择功不可没。
影片用大量片断式的回忆增加了影片的悬念。这种方式虽已被好莱坞用滥,但在国内实属罕见。比如通过刘杰的回忆将观众带入A1号燃料被盗的案发现场,第一段回忆,女人被杀,刘杰被关进监狱。这时按逻辑杀人者应为刘杰。第二段回忆,刘杰听到尖叫,奔到楼上,被女人绊倒。这时应该判断杀人者不是刘杰。我这么分析很好笑,因为这部影片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观众看一眼就应该知道,用不着动脑筋逻辑猜测。当然这也是本片最大的缺点。虽说正邪显而易见,但影片还是尽量将悬念作足。通过片断式的回忆来分析杀人凶手并推动情节发展的方式是悬疑片的常用手断,如果有智商稍低的外国观众来看,大概是能起到悬疑效果的。且不说影片是否真的达到了悬疑性,可在情节设置上它至少作得有板有眼。
让人兴慰的是,到了80年代,影片已经将感情敏感点从爱国情向战友情转移了。刘杰、王丰年、魏子恒之间的战友之情到后来已经成为人们回忆影片的最大看点,至使《驼铃》这首歌深入人心。
如果现在放映《戴手铐的旅客》,里面的一些台词会有很多年轻人听不懂,比如那个女特务挑西红柿的时候,售货员说“狠斗私字一闪念”,女特务说“世界上的事怕就怕认真二字”,似乎让人不知所云;也会有一些词语只配收到辞典里,比如“当权派”;还有一些镜头,比如整齐划一跳“忠字舞”的女青年们———她们真的不知道自己可笑吗?是的,她们真诚得很。如果后世的人们想要获取更多感性的文革资料的话,显然他们不多的渠道之一便是1980年左右出产的一批《戴手铐的旅客》这样的电影。《戴手铐的旅客》的编导显然把自己的故事精心地安排在了那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于是种种悲怆、种种无奈便有了承载的基础,甚至结尾都罕见地没像当时很多影片那样搞一个大团圆,而是让葛存壮下令给于洋戴上了那副必然的手铐。 蔡明清丽的形象让人耳目一新,难以想象的是,蔡明现在成了“马大姐”,她的演艺之路完全应该走得更明亮些。当年,她张口说“你不是好人就是坏蛋,反正不是中不溜儿”时,观众只能听到前半句,很难听清后半句,因为前半句一出,电影院里的人们已经笑成一团,这就是当时最有智慧的台词了。我以为,现在电影不好拍,和观众的欣赏水平太高有直接关系———那个时候大家被压抑得太久,任何稍有趣味的事都能满足大家干渴的知觉。很难想象于洋会成为“打星”,更难想象马树超一招儿现在看来简单到极点的“鹞子翻身” 腿压对手让观众如痴如醉,激发了很多少年人学习武术的念头,甚至他的夹克衫和套头毛衣也与晚些时候发哥的风衣礼帽一样风行一时。
《戴手铐的旅客》的制造者们显然对细节非常关注,后来,看到同样是火车片的《天下无贼》中冯远征和范伟打劫一段时,我就猜想冯小刚是不是受到了《戴手铐的旅客》的启发,《戴手铐的旅客》里列车员拿着王八到处喊“谁的王八,谁的王八”的样子简直和范伟说“IC卡,IP卡,IQ卡”时如出一辙。都是和主要情节无关的事情,都是故意搞笑,也都让观众笑了。如果拿二人转来说,就叫“跳进跳出”;拿布莱希特来说,就叫“间离效果”;如果要我说,那些从头到尾没有闲笔的电影固然紧张刺激,但趣味性会差得很远。
如果说有什么遗憾,还是出在于洋身上,于洋的表演非常细腻,很传神,但无论怎么看,他实在太不会打架了。
[attach]24414[/attach]
作者:
石头诚
时间:
2011-8-10 20:40
于洋老老师的作品一定要看哦!
作者:
蜈蚣咒
时间:
2011-8-13 00:14
影片主题歌--梦驼铃一直作为送友人的唯一脱口而出的曲子。
作者:
方圆
时间:
2011-9-12 12:02
情节扣人心悬啊,还是七八十年代的故事片好看
作者:
林肯
时间:
2011-10-11 08:42
非常喜欢于洋老师的这部电影 感谢楼主分享
作者:
边缘
时间:
2011-10-29 10:04
有悬念,也惊险。融合时代因素,真情动人
作者:
洪水猛兽
时间:
2011-11-10 16: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似曾相识
时间:
2011-11-19 07:12
感情压得这么小!下来看看画质怎样。
作者:
李主席
时间:
2013-8-15 14:19
好喜欢这样的蔡明啊 太清纯了!一点也不高兴
作者:
一民
时间:
2013-9-4 16:27
于洋主演的电影,表现出公安人员不畏生死完成任务品质。
欢迎光临 光影久久华语电影资料库 (http://www.gy99.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