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久久华语电影资料库
标题:
【等待核实】阳光灿烂的日子-回忆听书岁月
[打印本页]
作者:
孩哥
时间:
2011-2-20 02:17
标题:
【等待核实】阳光灿烂的日子-回忆听书岁月
本帖最后由 软糖公主 于 2011-12-1 18:02 编辑
那时的天很蓝,空气里都透着纯真的味道。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乡间是没有什么文化娱乐的,顶多是偶尔看场露天电影,那对于我们来说简直是一件大事,会高兴好几天的。除此之外每天最让我牵肠挂肚的就是中午半个小时的评书联播时间。
我听评书是受爷爷熏陶的,还在蹒跚走路的时候就记得每天午饭时都会坐着小板凳和爷爷一起围着饭桌一边透着热气看奶奶和面、烧菜,一边支愣着耳朵听书。听的最多是单田芳的,每部书开头定场诗都是: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侯商周。五霸七雄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撒种后人收,无非是龙争虎斗。呵呵,现在都还背得下来。
我爱幻想的毛病大概就是那时听书留下的根儿。播《呼家将》时特别想知道呼延平长的高一米、粗一米,矬咕囵墩、矮咕囵墩、压咕囵墩,那究竟是个什么模样?大概就是和洗衣机一样,亦或是与水缸相同吧。张少佐说《童林传》时就想子母鸡爪鸳鸯钺是个什么东西。病太岁张方使的脉门弩怎么构造,咋那么厉害。还有血滴子,百步之内取人首级即刻就化为脓血,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杀人暗器。听到精彩处,茶不思、饭不想,双眼放光、神思缥缈,连睡觉都想着白马银枪的罗成、举着方天画戟的薛礼。
我听评书时绝对不准别人说话,自己也是大气不敢出,生怕漏掉一个字。爷爷吃饭总是就点儿菜咂口酒,那时我可生气、可生气啦。一定怒目横眉冲过去把收音机音量调到最高。有一段时间收音机坏掉了,必须要对准方位拍两下盒盖才能出音,那会正在播单老的《隋唐》把我急的起了一嘴燎泡。
上学以后,临放学的最后一节课,最怕老师拖堂,稍微多讲道题,评书就误了。如果铃儿响了,老师还不下课,心里就百爪挠心,那个难受劲甭提了。还好回家路上都有广播,几百米一根电线杆子,边走边听,上一个喇叭走得快要听不见了,跑几步,下一个喇叭又能听见了,这样走到家了,也听完了。
很多课余时间也是和伙伴们讨论评书里的人物、细节度过的。我记忆力超强,背诵隋唐十八条好汉、四猛四绝十三杰不在话下,就连水浒里的一百零八位好汉我也能连绰号带名字按顺序数下来。
渐渐地听的书多了,慢慢发现天下评书七大抄,改名换姓拼凑一起就是一部新书,什么外邦来犯御驾亲征,莫名其妙被围困然后总有个福大命大造化大的回朝搬兵。再就是擂台争夺二路元帅,临阵招亲娶猛妻,违反军规老元帅怒斩二路帅,一帮老家伙求情后死罪饶过,活罪不免。反方高手摆大阵,二路元帅排兵布将戴罪立功,最后齐心协力凯旋归朝。情节严重雷同,但这并不影响我听书的兴趣。
总结起来要算袁老的《三国演义》成就最高,书坛霸主无出其左。单田芳的本子虽多,但杂而不细,口误很多,这不影响他书坛大家的地位,凭那沙哑的口音和上万回的书目就足以流芳百代。刘兰芳、连丽如、陈丽君在我看来只可算作二流。田连元幽默洒脱的播讲方式自成一家。后起之秀我只推崇张少佐,他的袍带书、短打书百听不厌,嗓音温厚亦古亦今。至于新秀王玥波、关永超、王传林等辈还上不得台面。虽然演员王刚播讲了中国第一部电视评书《夜幕下的哈尔滨》,充其量只是有声小说之类,玩票而已吧。至于百家讲坛、报告文学就更是非我族类了。
评书陪伴我一直从记事起到初中毕业,高中以后学业日重逐渐扔开了,毕业工作以来才又从网上下载重新拾起来听。每天午饭时再听上那么一小段,咂摸着其中的味道,也是枯燥生活之余的一杯小乐趣。
絮絮叨叨的说了这么多,已是凌晨两点,展背伸腰,还是洗洗睡吧!
作者:
羽梦
时间:
2011-5-8 07:25
是那个时候的主要娱乐之一,记着还有从电子管收音机里面发出的声音
作者:
ray89573
时间:
2011-5-11 08:50
評書沒怎麽聽
相聲聽過很多
作者:
浩如烟海
时间:
2011-5-17 21:57
书接上回,花两朵,咱们各表一枝,在想当初,晓行夜宿,非只一日,单说这一天,到了东京汴梁。太熟啦
作者:
普度众生
时间:
2011-6-11 13:24
小时候喜欢做完作业搬个凳子听评书,80年代初期主要娱乐方式 听广播
作者:
现张实
时间:
2011-6-12 18:59
现在在大学里,夜里没事整天听书
作者:
一无所有
时间:
2011-6-17 21:23
很好听的故事呀,挺有心情的
作者:
星云
时间:
2011-9-22 08:11
小时候喜欢摆弄收音机,但只听过《薛刚反唐》.
欢迎光临 光影久久华语电影资料库 (http://www.gy99.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