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久久华语电影资料库
标题:
〖115〗〖中国〗〖大浪淘沙1966〗〖MKV/849MB〗〖国语无字〗
[打印本页]
作者:
邵氏光年
时间:
2010-12-23 13:28
标题:
〖115〗〖中国〗〖大浪淘沙1966〗〖MKV/849MB〗〖国语无字〗
本帖最后由 邵氏光年 于 2010-12-23 15:13 编辑
[attach]16797[/attach]
片名:大浪淘沙
主演:
刘冠雄
史进
简瑞超
杜熊文
于洋
吴慧明
林岚
王蓓
谈鹏飞
林涛
王志文
郭艺文
李镛
于尤
地区:中国大陆
类型: 爱情 / 剧情
片长:123分钟
上映:1966年
内容简介:
1925年,知识青年靳恭绶、顾达明、杨如宽因不满黑暗现实,逃离家乡寻求出路。途中他们救起逃婚的余宏奎,四人结盟为兄弟,来到济南进了山东第一师范学校。靳恭绶认识了共产党员赵锦章老师,而余宏奎得到了国民党员薛健白老师的赏识。他们四人在老师的启发教导下,时常秘密在一起,读进步书籍,谈革命道理,开始接触革命活动。在这期间,他们还结识了两个女学生:谢辉和刘芬。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赵锦章同他的爱人、共产党员宋珠萍一起转移南方,参加了北伐军。靳恭绶等六位同学在济南积极声援北伐。一次在与反动军警的搏斗中,靳恭绶表现得很勇敢,余宏奎则十分怯懦。北伐军攻克武汉后,六位青年怀着激情赶到武昌。在大革命浪潮的冲击下,由于出身、经历和志向不同,他们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余宏奎投靠了在35军当参谋的薛健白,杨如宽为了个人的艺术爱好,参加了北伐宣传队,靳恭绶、顾达明、谢辉和刘芬投考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不久,靳恭绶、顾达明被分派到长沙军分校受训,与他们的老师,现任军分校教官的赵锦章重逢。1927年5月,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乌云刮到长沙、武汉,一贯伪装革命的国民党右派薛健白带着余宏奎等潜往长沙策反。一天,余宏奎遇到顾达明、靳恭绶,他想利用顾的忠厚,摸清军分校共产党的情况,遭到了对方的斥责。顾达明和靳恭绶立即将情况报告赵锦章。赵预感到反革命将有行动,一再向领导提出积极防御的建议,都遭到了右倾投降主义的反对。反革命叛乱的马日事变终于在长沙发生了。反动分子也在军分校制造事端,企图清洗军分校的革命力量,他们大肆搜捕军分校的共产党员。已经加入共产党的靳恭绶、顾达明奋不顾身救出赵老师。他们牢记赵锦章临死时的嘱咐,怀着满腔悲愤回到武昌,通过宋珠萍找到了党组织,与谢辉、刘芬一起,在党的领导下,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而杨如宽在北伐失败以后,于悲观失望中当了逃兵。1927年7月,武汉反革命叛乱的前夕,汇集在武汉的革命力量在党的领导下转移农村,消灭了拦路截击的反动武装。靳恭绶、顾达明枪决了叛徒余宏奎,跟随革命队伍,参加了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在革命的风浪中继锻炼成长。
电影背景:
《大浪淘沙》1966年已经被定调为“严重歪曲革命史实”的“反革命”影片和“十大毒草”影片之一,被迅速查封,不准公开放映。导演伊琳被剧组某些风派人物揭发批判,其实这部与陶铸本人丝毫没有关联的影片,却硬被说成是为陶铸歌功颂德、树碑立传。导演硬被说成是陶铸暗授机宜的内线人物,惨遭批斗。“文革”运动轰轰烈烈、大张旗鼓地开始后,身体瘦削羸弱的伊琳卧病在床,他当时受到的严重打击,使他的身体健康遭受到了极大的摧残,体重还不到一百斤。可是,当权领导和造反派却全然不顾,冷酷无情地把骨瘦如柴的伊琳,还是赶到了英德劳改茶场,去接受重体力的劳动改造。直到1972年的秋天,伊琳才得以返回厂里,但厂里坚决拒绝接收组织关系,其档案只好暂时放在省文化厅。情形有所好转后,伊琳强烈地表示在厂工作的愿望,并亲自主抓了描写叶挺的《白马将军》和《革命母亲李丽英》、《横空出世》等剧本,都因各方面的排斥,而未能搬上银幕。但他还是壮心不已,帮助导演刘欣拍摄了根据《渔岛之子》改编的儿童故事片《小螺号》、指导于得水导演了粤剧戏曲片《沙家浜》等。1979年,蔡辉厂长传达上级的命令,任命伊琳担任珠影厂副厂长,此时,已经64岁的伊琳已在“文革”中折磨得身体难以支撑,当罗戈东副厂长前去看望重病在床的伊琳时,他激动地抓住罗厂长的手说:“我们曾经去上海找朱道南、于炳坤,修改《大浪淘沙》的剧本,现在总算有了结果,我们再来一次合作,再拍一部故事片。”这是伊琳投入工作激情的自然迸发,也是他的临终遗愿。当年11月27日,瘦弱的伊琳便告别了人世,姗姗来迟的任命,最终使伊琳抱憾而去。 一部《大浪淘沙》,一段中国电影在残酷年代中的曲折史。然而,电影艺术的步履,却永远是那么的匆忙而奋进!
影片评价
该片突出了写实的特点。如火如荼、瞬息万变的斗争形势,一个个历史事件,逼真的环境和过程,令亲历者历历在目,使后来人耳目一新。大量的实景拍摄更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
作者:
无名
时间:
2010-12-23 15:30
支持发布老电影,我收藏的这部影片,清晰度实在是太差,这个应该会好一点吧。
作者:
都都
时间:
2010-12-23 17:00
谢谢楼主发布经典老电影
作者:
吴庆丰
时间:
2010-12-23 18:43
支持经典老电影,谢谢楼主!
作者:
卢中玉
时间:
2010-12-23 22:27
小时看过的老电影,从温一下,谢谢了
作者:
锦上添花
时间:
2010-12-24 00:19
片名:大浪淘沙
片种:故事片
色别:黑白
出品年代:1965
出品公司:珠江电影制片厂
-----------------------------------------------------
主要演员
于 洋……靳恭绶
简瑞超……顾达明
杜熊文……杨如宽
刘冠雄……余宏奎
史 进……赵锦章
王 蓓……谢 辉
林 岚……薛健白
郭艺文……宋珠萍
吴慧明……刘 芬
于 尤……老 张
谈鹏飞……李教官
王志文……张大荣
李 镛……孙教育长
林 涛……焦参谋
----------------------------------------------------
编剧: 朱道南、于炳坤、伊琳
导演: 伊琳
摄影: 刘锦棠
美术: 姜今
制片: 区达、胡重华
副导演:刘欣、林岚
录音: 李烈鸿
照明: 史美成
剪辑: 谭庆龙
化装: 孔令奇
特技: 谷家栋、颜尧光
作曲: 车明
领唱: 罗荣钜
独唱: 王音镟
演奏: 广州乐团
合唱: 广州乐团
指挥: 杨桦
---------------------------------------------------
1925年,青年靳恭绶、顾达明、杨如宽,因不满黑暗现实,逃离家乡寻求出路。他们在途中救起逃婚的余宏奎,四人结盟为兄弟,一同来到济南,进了山东第一师范学校。
在这里,靳恭绶认识了共 产党员赵锦章老师,而余宏奎则结识了国 民党员薛健白。他们在赵老师的启发教导下,读进步书籍,谈革命道理,开始接触革命活动。这期间,他们还结识了两个女学生——谢辉和刘芬。
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赵锦章同他的爱人、共产党员宋珠萍一起转移到南方,参加了北伐军。靳恭绶等六位同学在济南积极声援。北伐军攻克武汉后,六位青年满情激情,赶到武昌。
由于出身、经历和志向不同,在大革命浪潮的冲击下,他们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余宏奎投靠了在三十五军当参议的薛健白;杨如宽为了个人爱好,参加了北伐宣传队;靳薛绶、顾达明、谢辉和刘芬则依照宋珠萍的建议,投考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不久,靳恭绶、顾达明被分派到长沙军分校受训,与在这里任教官的赵锦章重逢。
1927年5月,蒋介石策划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一贯伪装革命的国民党右派分子薛健白带着余宏奎潜往长沙策反。余宏奎企图利用顾达明的忠厚,摸清军分校共产党的情况,遭到斥责。顾达明和靳恭绶立即将这一情况向赵锦章报告。赵一再向当时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提出积极防御的建议,但屡遭拒绝。
“马日事变”终于在长沙发生了。反动分子也开始在军分校制造事端,大肆搜捕共产党员。薛健白诱捕赵锦章的阴谋未遂,竟指使余宏奎将赵锦章杀害。已经加入共产党的靳恭绶和顾达明牢记赵锦章牺牲前的嘱咐,回到武昌找宋珠萍,找到党组织。他们与谢辉、刘芬一起,在党的领导下,在大革命的浪潮中,经受往了严峻的考验。而杨如宽则在北伐失败以后当了逃兵。
1927年7月,汇集在武汉的力量在党的领导下向农村转移。余宏奎与反动分子一起拦路截击,靳恭绶、顾达明亲手将余宏奎击毙。他们跟随革命队伍,加入了秋收起义的行列。
影片遵循现实主义的原则,真实地再现了大革命前后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画面,并借助这种背景细腻地刻划了几个青年知识分子在革命大潮中的追求、奋斗和分化,以及他们性格各异、志趣不同的个性特征。编导者让主人公在复杂、险恶的环境中探索、追求、拼搏、厮杀,在革命浪潮中接受历史的筛选,并以坚韧、颓唐和堕落的不同结局及血的事实表明,中国青年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马克思主义的道路,才是希望之所在。
该片突出了写实的特点。如火如荼、瞬息万变的斗争形势,一个个历史事件,逼真的环境和过程,令亲历者历历在目,使后来人耳目一新。大量的实景拍摄更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
大江东去浪淘沙
革命的洪流冲天下
打碎镣铐和锁链
建设富强新国家
同志们,唉
拿起枪
向着那旧世界勇猛冲杀
嘿,勇猛冲杀
大江东去浪淘沙
千回万转势更大
历史的渣滓沉水底
英雄成长在红旗下
同志们,唉
握紧枪
誓把那旧世界彻底打垮
嘿,彻底打垮
一首首雄壮有力的歌曲,激励着几代的人,也唤醒了我儿时的梦。曾几何时,我正坐在电影院,眼睛溜圆的看着那宽宽的大屏幕,难忘的片段依稀回现在眼前,耳边响起那经典的台词“余宏奎,余宏奎,你还想拿这个来欺骗人……”这久远的光影化作了流金,愿它永远留存在我们的心中吧。
作者:
犁牛之子
时间:
2010-12-24 12:57
这个电影经历够曲折的
作者:
韩兮
时间:
2010-12-24 23:25
俺应该恶补一下毒草影片了,收下了
作者:
赤南仁
时间:
2010-12-25 23:43
很有时代特色的片子,谢谢了!
作者:
老电影
时间:
2011-1-5 12:58
已收藏电视版,不知这部是用什么源盘制作的。
作者:
长岭镇小
时间:
2011-1-13 16:48
又是一部老片,下载收集起来,谢谢楼主提供。
作者:
风雨任从容
时间:
2011-1-13 21:58
看过好多遍,热血青年的故事
作者:
祝英台
时间:
2011-2-9 15:27
支持发布老电影 ,谢谢上传
作者:
南飞雁
时间:
2011-2-17 16:28
青年时代看过的影片,现在重温别有风味。
作者:
金子
时间:
2011-2-20 12:28
大江东去浪淘沙 ,革命的洪流冲天下,太熟悉了
作者:
十方国土
时间:
2011-2-22 06:10
1#
邵氏光年
那个年代耽误了多少人 十年动乱毁了整整一代人
作者:
影视下载
时间:
2011-2-25 14:11
忠于找到我马上下载。谢谢!
作者:
许愿
时间:
2011-5-9 21:57
很喜欢这个写实作品,道出历史的真实
作者:
老田
时间:
2011-5-28 09:19
经典老电影
多谢了
作者:
重新调度
时间:
2011-6-24 18:50
找了很久了,赶紧收藏。
作者:
蝎子
时间:
2011-6-28 22:17
很有时代特色的片子,谢谢了!
作者:
《巴山夜雨》
时间:
2011-9-12 12:38
感谢发布这部片,感谢 这质量非常好 码率很高
作者:
风雨夜归人
时间:
2011-9-17 22:22
故事性很强的一部电影,父辈们津津乐道的片子
作者:
小电玩
时间:
2011-9-27 11:48
支持经典老电影,谢谢楼主!重新看一下
作者:
阿华
时间:
2011-9-29 09:03
此电影看过,在我的印象里只有余宏奎这角色了。
作者:
似曾相识
时间:
2011-10-5 10:44
看过很多遍了,台词大都背得下来了!
作者:
松柏埔
时间:
2011-10-19 10:27
真金不怕火炼,大浪淘沙,方见真英雄。
作者:
万水千山总是情
时间:
2011-11-10 19:34
“十大毒草”影片之一 呵呵 看看毒在哪儿了
作者:
行云流水
时间:
2011-11-10 19:45
支持这样的老电影,以前没看过。
作者:
谷茗
时间:
2011-11-26 14:57
谢谢分享啊,支持了啊,楼主很赞啊
作者:
阿道尔夫
时间:
2011-11-27 00:45
童年记忆中的不老电影
当年的知识青年
后来的革命分子
谢谢
作者:
东东瓜
时间:
2012-1-20 19:54
靳恭绶慢可爱的嘛,一看就想起工农兵联合起来向前进。。。。
作者:
李主席
时间:
2012-3-23 17:21
这个蛮好看的谢谢分享 小时候看过
作者:
何许人也
时间:
2012-12-25 17:26
非常有名的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值得一看。
作者:
秋水长天
时间:
2014-8-28 03: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伍七陵
时间:
2014-9-21 21:02
这部电影情节很不错,早期影片清淅度总差一些。
作者:
乐在人生
时间:
2014-9-28 07:22
第一次革命浪潮时期的故事,需要了解一下。
欢迎光临 光影久久华语电影资料库 (http://www.gy99.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2